2025年7月28日清晨,产房里一声清亮的啼哭划破宁静,32岁的袁女士看着襁褓中8斤4两的女儿,眼眶瞬间湿润。这个在她腹中安稳度过十个月的小生命,承载着太多等待与坚持——从月经紊乱到停经一年,从备孕5年未孕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确诊,再到中西医联合调理下的顺利受孕与保胎,她的孕育之路,是一场与身体的温柔对话,更是中医妇科辨证施治的生动见证。
月经“失联”的背后:被忽视的身体信号
展开剩余77%故事的起点,要从两年前说起。袁女士婚后5年开始备孕,却发现月经如同“任性的孩子”,常半年才造访一次。最初她并未在意,直到被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,服用达英35和黄体酮后月经虽暂时规律,但一停药便再度“失踪”。忙碌中,她忽略了身体的警报——疲惫感加重、体重涨了十几斤、痘痘反复爆发,甚至停经整年。
2024年初,备孕年无果的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,找到吕雯涛医生。诊察时,吕医生发现她面色萎黄、舌苔厚腻,结合胰岛素抵抗(血糖波动大)、B超多囊卵巢及高雄激素报告,吕医生指出“多囊卵巢综合征就像一根相互缠绕的绳,月经不调、胰岛素抵抗、排卵障碍、不孕,这些问题环环相扣。”“单纯用西药调节激素,就像暂时解开了绳结的一角,停药后很容易复发。中医调理的关键,是找到‘打结’的根源,从整体上理顺身体的气血与脏腑功能。”
三维调理方案:中药、西药与生活方式的协同作战
针对袁女士的情况,吕医生制定了“三维调理方案”。第一步是改善胰岛素抵抗,为内分泌“减负”——在继续服用二甲双胍(西药)的基础上,加入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中药,帮助身体代谢多余糖分,减轻胰岛素的“工作压力”。第二步是调理月经周期,为排卵“铺路”。吕医生根据袁女士“肝郁气滞、脾肾两虚”的体质,开出了疏肝补肾、活血调经的方子。中药调理就像给土壤松土施肥,得慢慢养,才能让种子(卵子)顺利生长。”吕医生打了个比方。第三步是改变生活方式,为身体“赋能”。吕医生为她量身定制了饮食与运动计划:饮食上减少高糖、高油食物,增加杂粮、蔬菜和优质蛋白,运动上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快走、瑜伽,每天30分钟,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的气血耗伤。
从先兆流产到平安分娩:中西医联合守护孕育之路
调理的第一个月,袁女士就感受到了变化:疲劳感减轻了,餐后不再犯困,体重也悄悄降了3斤。第二个月,她惊喜地发现,月经竟然“光顾”了——虽然经量不多,但这是停药一年来的第一次自然来潮。两个月经周期后,吕医生提出了一个新建议:“你已经32岁了,我们可以一边调理一边试孕,抓住每个可能的排卵机会。”她开始在卵泡成熟时适当加入促排卵的中药,为卵子“加油”。
2024年末,怀孕的惊喜很快被先兆流产阴影笼罩——HCG翻倍乏力、孕囊积液。吕医生当机立断:以黄体酮西医保胎托底,中医桑寄生、黄芩补肾安胎;阿胶养血固摄,白术健脾培土。袁女士卧床调息,晨饮黑芝麻核桃糊,终在医护"既不能握太紧,又不可失托举"的精准养护下渡过险关。
当剖宫产室传出清亮啼哭时,吕医生欣慰道:"多囊本非绝路,辨证施治的精髓,在于唤醒身体自愈的力量。
医者寄语:每个身体都有自我修复的力量
对于正在经历类似困扰的女性,吕医生有三点建议:一是别忽视月经的“小脾气”,月经不调超过3个月就该及时就医;二是别把中医和西医对立起来,就袁女士的案例,中药调理体质、西药控制症状,两者结合效果更好;三是别低估生活方式的力量,好好吃饭、好好睡觉、好好运动,就是最好的“养生药”。
从停经一年到顺利诞下宝宝,袁女士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孕育奇迹,更印证了中医“整体调理、辨证施治”的智慧。正如吕医生常说的:“医生能做的,是帮助身体找到平衡的方向;而真正创造奇迹的,是每个生命与生俱来的自我修复力量。”
吕雯涛 介 绍
吕文涛
研究生,硕士学位
学习经历:2014-2019年就读于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。
2019-2022年就读于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。
诊治专长:善于运用中医中药、针灸治疗痛经,急、慢性盆腔炎,保胎助孕等妇科病及失眠、颈椎病等疾病。
发布于:北京市大财配资-配资开户平台-场内股票配资-线上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