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改写版)
在谍战史上,郑耀先是个传奇人物。影子特工韩冰曾这样评价他:普通特工靠武力搞破坏,郑耀先却靠头脑吃饭。他是唯一同时被美国战略情报局(OSS)和英国军情六处(MI6)记录在案的中国特工。要知道,这两个机构都是世界顶级情报组织——前者是如今大名鼎鼎的CIA前身,后者则是007系列电影中詹姆斯·邦德的娘家。 虽然郑耀先效力的军统局比不上美英苏以四大情报机构,但在全球也能排进前十。韩冰称这位军统八大金刚之一的王牌为战略特工,确实有其道理。据说他谋略过人,能把日本特务耍得团团转,光是听到他的名字就闻风丧胆。 但细究《风筝》剧情,这位战略特工的人生却充满戏剧性。他步步为营却屡陷绝境,明明有机会改换门庭获取更重要的情报,却偏偏选择最危险的道路。这种矛盾让人不禁要问:他真是合格的战略特工吗? 郑耀先的困境始于内部斗争。戴笠在世时,他因能力出众既受重用又被猜忌;等毛人凤掌权后,这位新上司更是视他为眼中钉。当时军统内部大换血,八个少将处长撤换七个,连总务处长沈醉都被外放云南。虽然郑耀先只是上校,但作为戴笠旧部,自然难逃清洗。 毛人凤的武大郎开店式管理,最终把郑耀先发配到渣滓洞看守所,彻底断送了他的情报生涯。更糟的是,他还要面对中统、保密局和游击队的多方追杀,最终沦为断线风筝。 其实郑耀先本有转机。戴笠死后,新任局长郑介民曾多次伸出橄榄枝。在一次接风宴上,郑介民借着酒意明确表态:老六以后跟我干!但郑耀先却以只听委员长调遣婉拒。这种态度让他在派系斗争中更加孤立。 郑介民对郑耀先可谓仁至义尽。即便后来调任国防部,仍设法将他安排进警察局并晋升少将。临终前还在蒋介石面前力荐:若能启用老六重整情报网,局面必将改观。可惜这些机会都被郑耀先错过了。 历史没有如果,但不禁让人设想:若他当年投靠郑介民,以国防部二厅的权限,定能获取更多核心军情,甚至可能取代毛人凤。如此看来,这位战略特工的悲剧,或许正是源于他过于固执的性格。在波谲云诡的谍海沉浮中,有时候选择比能力更重要。 发布于:天津市大财配资-配资开户平台-场内股票配资-线上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