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本文之前,真诚地邀请您先点击“关注”按钮,以便日后能持续收到更多类似内容的推送,同时也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。您的支持,是我们不断创作的最大动力。
文|Neil
编辑|t
《红楼梦》对许多读者来说,宛如一场深沉的文学悲剧。它仿佛是一幅色彩斑斓、生命力旺盛的牡丹画卷,却渐渐失去了色彩,变成了黑白灰的调子。接着,画面出现了裂痕,直至最终被撕裂成碎片,投入熊熊烈火中燃烧殆尽,剩下的仅是灰白色的灰烬。
《红楼梦》的悲凉结局让不少读者难以理解曹雪芹的构思。大家都知道,他的笔触中带有深刻的批判意味。然而,书中那些人物,尤其是众多女性角色的命运,实在令人唏嘘不已,显得格外凄惨。
展开剩余83%部分红学家认为,这般凄凉的故事并非偶然,因为曹雪芹最初的设定就暗示,书中这些人物并非活生生的人,而是鬼魂的化身。大观园,其实更像是一座巨大坟场,埋藏着无数亡魂。
那么,《红楼梦》中这些个性鲜明、形象丰满的角色,真的仅仅是冰冷的幽灵吗?书中是否有某些细节或情节,能支持这样的猜测?
若论书中最带有阴冷气息的角色,那绝对非薛宝钗莫属。无论是原著的描写,还是影视剧中对其闺房的呈现,薛宝钗的房间总给人一种阴森冷峻的感觉。
尽管薛宝钗在府中的地位看似不算最高,但她毕竟属于大户人家。大户人家的居室虽然不一定华丽喜庆,却至少应当雅致明朗,充满生机。可薛宝钗的房间虽洁净雅致,却笼罩着一层冷清的氛围,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寒意阵阵。
此外,她所居住的院子名为“蘅芜苑”,一进门就看不到鲜艳的花草,反而是缠绕着的藤蔓,象征着危险与压抑。即使薛宝钗为人朴素,也有无数方法让自己的房间不显阴冷,可她的住所却像被阴影笼罩。甚至比起普通百姓家的简朴住所,那些地方反倒更显得生气盎然。
更有趣的是,当刘姥姥初次进入薛宝钗的房间时,竟然感到一阵阴森恐怖。刘姥姥初入大庄园时,对一切都充满好奇,尤其在参观富贵人家的房间时,她往往东摸摸西瞧瞧,惊叹不已。
然而,踏入薛宝钗的房间后,她的态度立刻变得不同,还讲了一个颇为“离奇”的故事:据说曾有一户富贵人家,他们的女儿或因意外或因重病早逝,死后心怀怨恨,化作不死之身,在冬日雪地里紧抱柴火取暖。
这段故事恰好和薛宝钗的名字暗合——“雪”对应薛,抱柴火象征“宝钗”。难道薛宝钗从她初登场时起,实际上就是一个已经死去的幽灵?
薛宝钗最终的命运如何?表面上看,她守着空房过寡妇生活。曹雪芹并未直接写她死去,似乎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局,但实际上她没有真正“死”,因为她早已是亡者。
大观园虽热闹非凡,节庆时人群熙攘,充满生机。但你有没有注意到,前八十回中,以贾琏为代表的那一代男子,连同他们的妻妾和通房丫头们,却始终没有一个孩子诞生。
说到家庭经营的能力,我们暂且不提。尤其是贾琏,虽被王熙凤看得紧,但他依旧热衷于外出猎艳。外面风流不断,家中夫妻关系也热络,理应频繁有房事发生。可整个大观园,八十回的故事中,却没有一名婴儿降生,这实在令人费解。
要知道,在明清时代,许多男女十六七岁就开始生育,贾府这些人至少算是晚育。
不少读者对此不敢轻易认同,觉得这也许只是曹雪芹为了故事紧凑刻意安排。毕竟如果有孩子,争夺权位的戏码可能就变得复杂。
可古代社会“母凭子贵”的观念极其根深蒂固。若此推测站不住脚,那么接下来的情节无疑是铁证如山。
贾府之所以能够显赫一时,离不开政治后台——贾元春。自她入宫成为元妃后,贾府为庆贺特地建造了大观园。可贾元春见到这座园林,却心情沉重,丝毫没有欢喜,因为她明白,宫廷生活远比想象中更为阴暗复杂。
贾元春的落泪,是否仅仅因为无法回家?或许并非如此。看看她回府省亲的时间:从傍晚七点十五分出发,直到凌晨两点四十五分才抵达。
这个时间段极不寻常,依照古代阴阳学说,正是阳气衰退、阴气渐盛的时刻。
对此,一些读者分析认为,皇帝如此安排,或是在暗中警告贾府。秦可卿葬礼铺张浪费,贾元春成妃后大兴土木,奢靡之风弥漫贾府,朝廷对此颇有微词。
但这其实打破了当时的宵禁规定,甚至是皇帝亲自违令为妃子通宵。这或许是曹雪芹想表达的寓意:贾府根本不是普通人居住的地方。秦可卿的奢华葬礼,可能不单是为她本人哀悼,更像是在祭奠整个贾府的兴衰。
大观园并非为贾元春而建,而是贾府的坟墓。从建园之日起,这些人物早已化为幽灵。八十回故事中,无一婴儿诞生,反倒死去了三十多个重要人物,似乎验证了这一阴冷推论。
或许曹雪芹本无此深意,他也未曾预料到红学家们会如此“钻研”这部作品。若他能复生,我想那些红学家或许会设法将他的坟墓掘开,亲自问他真相。
这座大庄园究竟是人类居住的地方,还是鬼魂栖息的墓地呢?
茹嘉明、卞良君,《“幽灵”视角看〈红楼梦〉》[J],榆林学院学报,2015年第25卷第1期,页100-104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财配资-配资开户平台-场内股票配资-线上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